【「武肺疫情舒緩」,為什麼 8 成台灣學生會說成 until the coronavirus becomes better? 】
⟪文章 highlight 句⟫
「像「廁所會阻塞」、「武漢肺炎變好」這種中文就會影響到英文的表達錯誤。當用出來時,不妨問自己:阻塞真的是廁所嗎?ˊ變好的真的是武漢肺炎嗎(是病情?疫情?) ]
從武漢肺炎的爆發 (outbreak) 一直到現在,(sadly) 似乎沒有什麼什麼舒緩的現象。前幾天在口說上課時,學生想要表達「疫情舒緩」時說了,until the coronavirus becomes good / better。
我笑笑地回答他: Will the coronavirus ever become "good"?
• 這樣的錯誤生成主要有兩個原因:
1️⃣ 他在表達英文時想的是「疫情」舒緩、甚至等「疫情」變好,其中是有「情」,想表達情況。「情況」當然可以「變好」,但當產出口說時,莫名就讓情況消失,變成 coronavirus (新冠狀病毒) 了。
2️⃣ 另外一個錯誤生成原因,就是中文的影響 (cross-linguistic influence),因為仔細想想,「等武漢肺炎好一些」,也是會在我們說出來的(邏輯奇怪)的句子。
➠ 也可以想見,把 solve a problem 講成 improve a problem 也是研究證明台灣人常出現的英文搭配詞錯誤。
• 要講「武肺舒緩」,英文習慣用:
Will the coronavirus die down by the summer?
Will the outbreak be subdued / subside in five months or will it grow into a pandemic (全球傳染)?
(或用動詞 contain 表達)
When can we really contain (控制好) the coronavirus?
• 更進一步,你可以問:
When will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end? (是爆發去 end, 不是病毒去 end)
• 生動一點,使用 go away:
Will the coronavirus now ravaging China ever go away?
結論:英文的 output 要正確、精準、不要有中式英文,要養成「對中文做細膩思考的習慣」。
像「廁所會阻塞」、「武漢肺炎變好」這種中文就會影響到英文的表達錯誤。當用出來時,不妨問自己:阻塞真的是廁所嗎?ˊ變好的真的是武漢肺炎嗎(是病情?疫情?)